我国慢性病高发快速消耗社会财富
今后10年,因心脏病、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导致的过早死亡将产生5580亿美元经济损失
来自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部门的数据显示,我国目前确诊的慢性病患者已经超过2.6亿人,因慢性病死亡占我国居民总死亡的构成已经上升至85%。尽管我国医疗卫生部门近年来采取了一些措施来积极应对,但仍然存在国民认识不足、防治网络不健全、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专家表示,我国慢性病已经呈现“井喷”状态,并且将会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严重负担。
慢性病在我国呈现“井喷”现象
慢性病并非特指一种病,而是一组疾病。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副院长兼慢性病防治研究所所长王健松对记者表示,慢性病即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一组与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相关的病因复杂、病程长、危害严重、医疗费用高、多脏器损伤的疾病。在国内,主要指常见的四类病: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以及慢性呼吸道疾病等。
慢性病已成为当今世界的头号杀手。卫生部公布的资料显示,2008年全球有5700万人死于慢性病,占所有死亡人数的63%,预计2030年这一比例将上升至75%。伴随工业化、城镇化、老龄化进程加快,我国慢性病发病人数也快速上升,目前中国确诊的慢性病患者已超过2.6亿人,因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占总死亡的85%。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慢病中心”)负责人对记者表示,慢性病已成为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其患病率及死亡率一直呈明显上升趋势。当前我国已进入慢性病的高负担期。这个阶段呈现“患病人数多、医疗成本高、患病时间长、服务需求大”的特点。
该负责人表示,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慢性病潜在风险也在不断增加,根据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危险因素调查推算,我国超重人群超过三亿,肥胖人群超过一亿,心血管疾病患者超过两亿。世界银行预测,到2030年,人口迅速老龄化可能使中国慢病负担增加40%。
常年研究慢性病防控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吸科专家何权瀛认为“慢性病在我国已经呈现出‘井喷’现象,成为影响我国居民健康水平提高、阻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针对慢性病的高发,我们需要积极采取措施。”
慢性病对经济造成严重负担
慢性病已经给我国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卫生部数据显示,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在中国所有疾病负担中所占比重约为69%,已远远超过传染病和其他伤害所造成的疾病负担。
因为慢性病长病程及对机体的损害,首先影响整个社会的劳动能力。据2008年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显示,因慢性病全国劳动力休工36亿天/年(占65%);因慢性病劳动力人口长期失能37亿天/年(占75%);预计到2020年将有85%的死亡归因于慢性病,而70%左右的高血压、糖尿病、超重肥胖、血脂异常也将会发生在劳动力人口中。
慢性病对居民个人也带来的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慢病中心向记者提供的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17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5176 .9元。罹患常见慢性病住院一次,城镇居民至少花费人均收入的一半,农村居民至少花费人均收入的1.3倍。心梗冠脉搭桥的住院花费最高,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2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7.4倍。
就呼吸系统疾病而言,何权瀛对记者称,一项在六大城市开展的对C O PD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 进行的调查显示,2006年,COPD患者的年平均直接医疗费用为人民币11744/人,间接医疗费用为1570元/人,每个COPD患者的年平均总费用(13314元/人)占家庭总收入(32880元)的40%,COPD的费用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和住院次数呈正相关,据悉目前全国COPD病人全有3800万。而根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05》,我国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病的人数达250万至300万,每年心血管病的医疗费用高达1301.17亿元,其增长速度接近当时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的两倍。
慢性病的高发也正在快速消耗社会积累的财富,据世界卫生组织预计,慢性病防治占中国医疗费用的80%,在今后10年中,中国因心脏病、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疾病导致的过早死亡将产生558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到2015年中国慢性病直接医疗费用将超过5000亿美元。而根据最新统计,2011年全国医药卫生费用规模已达到24000亿元,较上年净增4000亿元,即是医药卫生费用20%的增长速度未来或仍将持续。今后,慢性病仍将占用预防疾病的大量医疗资源。
而根据世界银行预测,如果我国心脑血管病死亡率能降低1%,在未来30年,总体净经济效益将相当于2010年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68%,相当于10.7万亿美元。
“慢性病带来的不只是经济负担,对个人、家庭、社会和国家整体幸福感也是极大的耗损。”王健松说道。
疾病防治体系有待改善
我国慢性病的高发态势,已引起政府部门的关注,并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例如2009年烟草框架公约在我国的正式生效以及2009年国务院通过的全民健身条例,在“十二五规划”里更是提出了“人均预期寿命增长一岁”的目标。自2010年开始,卫生部开展了慢性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工作,已在全国建成39个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
2012年5月8日,卫生部等15个部门联合印发《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提出“十二五”时期是加强慢性病防治的关键时期,要把加强慢性病防治工作作为改善民生、推进医改的重要内容,采取有效措施,尽快遏制慢性病高发态势。这是中国政府首次针对慢性病制定的国家级综合防治规划。
即便如此,我国慢性病防治工作依然面临着不小的挑战。慢病中心负责人对记者表示,目前全社会对慢性病严重危害普遍认识不足;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尚未建立;慢性病防治网络尚不健全,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基层卫生机构的人才队伍建设亟待加强。王健松告诉记者,与传染病不同,慢性病病因复杂,与生活方式、个人习惯和生态环境有关。但相应的,公众在这方面的教育和认识明显不足。
我国疾病防治体系有待改善。王健松表示,从解放初期开始我国疾病防治体系的重点就是防治传染病,在经历了SARS和禽流感的冲击后更是如此,但对慢性病的防治并没给予同等的重视。在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方面仍存在问题“如今很多医院都在不计成本地采取各种高精尖的方式去降低死亡率,但是却没有很好地考虑降低发病率。”王健松称,尽管我们正在努力建立疾病治疗三级网络,但资源投入明显不平衡,一些大医院发展过度膨胀而基层卫生机构资源不足,这也使得慢性病防治进程缓慢。
对于有些疾病如慢阻肺的认识不足。有呼吸道疾病专家告诉记者,在《中国卫生统计年鉴》重大疾病死亡率统计中,没有将慢阻肺单独列项,而是归入慢性下呼吸道疾病的总体统计中,慢阻肺的相关统计数据长期缺失、慢阻肺的发病率长期被低估。而基层医疗机构治疗仪器的普遍缺乏,也导致我国慢阻肺的早期诊断率较低,致使许多患者失去早期干预时机。何权瀛表示,现在我国的慢性病医疗模式多是“因症就诊”:只有在慢性病表现出明显症状的时候才去就诊,在诊疗之后状态好一些就停止治疗“这种诊断只会使病人的体内机能每况愈下。”
补偿机制不完善也深深影响医疗机构对慢性病的防治。何权瀛教授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自从1993年开始率先在国内开展对哮喘病患者的教育管理工作,逐步形成了“哮喘专业门诊”“哮喘宣教中心”和“哮喘患者协会”三位一体的哮喘病患者教育管理模式,最终使得哮喘病的有效控制率达到80%,远远超过了亚太地区哮喘病百分之十几的有效控制率。但因为没有经费来源等原因,这项研究如今进展困难。
王健松表示,慢性病防治要坚持以预防为主,要建立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防控综合机制,加大健康教育宣传,同时加大基层医院建设,构建对患者“从生到死,分级管理”的慢性病管理模式。
相关阅读:
7月份广东报告因艾滋病死亡82人 居传染病首位
(责任编辑:陈宗银 )
相关推荐
文章关键词:
-
胡大一:心肌梗死易猝死 心血管疾病要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
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当今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一种疾病,心血管治疗现状是心血管病患者往往是在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才会选……详细>>
-
甲状腺功能紊乱可致不孕不育 如何预防甲状腺疾病?
-
甲状腺激素在甲状腺生产出来,参与了人体的生长发育(如长个子)、能量代谢(知冷暖)、心血管系统、生殖系统等调节。适量的甲状腺激素有助于维持……详细>>
-
4岁男孩安全座椅上睡出颈椎病 如何正确使用安全座椅?
-
驾车出行,让孩子坐儿童安全座椅是不少家长的选择。不过,最近钱报记者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看到了一个病例后,着实吓了一跳:一4岁男孩出……详细>>
-
赛诺菲正式进军风湿免疫疾病领域 全面负责赛能®在华推广
-
2017年12月16日,中国上海 – 全球领先的医药健康企业赛诺菲宣布全面负责赛能®(硫酸羟氯喹)在中国的经销及学术推广工作。赛能®是由……详细>>
-
辣妈给6岁女儿化妆致其患上矮小症 何为内分泌疾病矮小症?
-
不少年轻爸妈喜欢把孩子打扮成潮童,还讲究孩子的发型妆容,有人因此吃了大亏:“女儿化妆,我以为只是爱美的一种表现,谁知酿成大错,让孩子患上……详细>>
- 三伏天健康生活指南,天热想爽其实很简单
- 阜阳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赵华伟率队莅临悦康药业调研指导
- 好医生集团旗下贵州云峰药业获评“国家绿色工厂”
- 北京市价格协会医药价格分会领导莅临悦康药业集团考察指导,赋能药品市场准入工作
- 中山眼科中心成功举办“以人为本的综合眼保健”行动指南培训
- 第二届医药数字品牌大会圆满收官!
- 漱玉平民携手红云制药 掀起齐鲁健康节风暴
- 湖北诺得胜制药有限公司再获殊荣!
- 明德至善,医者真言 | 2023“感动一刻•让爱永恒”分享会嘉宾采访集锦 ——“感动一刻•让爱永恒”十周年分享会成功召开,作为分享者,他们有话说
- 首个药师宣誓隆重举行!上海和黄药业携手众零售连锁推进药事服务能力提升